從古詩里尋找 古人是怎樣照明的
時間:2020-09-27 點擊量:
古人不知今時月,今月曾經(jīng)照古人。這句話用在路燈的發(fā)展史上,你覺得是否合適?
最初,人們用松枝,樹葉點燃照明。
夜如何其,夜未央,庭燎之光。君子至此,鸞聲將將。
《詩經(jīng)·小雅·庭燎》
上古時代,朝野經(jīng)常舉行祭祀活動。春天叫春祭,秋天叫秋祭,年終叫蠟祭。古時的十二月,最初叫蠟月,后來演變成臘月。祭祀要舉火,用到一種叫蜂蠟的東西,就是蜜蜂的分泌物。蜂蠟可以燃燒,人們把它熔化,做成蠟燭,蠟炬,用來照明。
蠟燭有心還惜別,替人垂淚到天明。 --- 杜牧 《贈別》
春蠶到死絲方盡,蠟炬成灰淚始干。--- 李商隱《無題》
蠟燭雖然好,但很貴喲。只有皇宮里和達官貴人才用得起,平民百姓只好摸瞎瞎啦。日暮漢宮傳蠟燭,輕煙散入五候家,就說的這檔子事兒。后來人們發(fā)現(xiàn),動物的油脂,植物的果實榨取的油,也可燃燒。于是,油燈出現(xiàn)了。油燈的發(fā)明,是人類照明史上的一大革命。
悶自剔殘燈,暗雨空庭,瀟瀟已是不堪聽。 ---納蘭《飲水辭》
有約不來過夜半,閑敲棋子落燈花。---趙師秀《約客》
到了愛迪生發(fā)明電燈,人們的幸福指數(shù)提高了一個檔次。樓上樓下,電燈電話。人行道用起了市電照明,人們走路再也不用摸瞎瞎啦。
覺來曉霜情,月送客行人。電纜停云雀,江水繞孤城。
車站三四里,汽笛一兩聲。明宵夢回處,商略議歸程。
小編覺得,市電雖好,但造成資源浪費,布線影響市容,下雨天也不安全。還是不如太陽能好啊,既安全,又環(huán)保,還節(jié)約了能源。
上一篇:點亮大山希望 彰顯琨能溫度 下一篇:迎難而上破困局 穏中求進謀蝶變